耳朵烂了怎么回事?
耳朵烂了,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耳部皮肤感染,又称为“外耳道炎”、“耵聍栓塞”等。 引起耳部的细菌感染大多来自于外部,如进水导致外界细菌侵入,挖耳不当使外耳道损伤、感染,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引起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等。
临床表现主要是耳部疼痛,有时可有耳鸣、耳聋;检查可见耳屏间乳突、和/或外耳道皮肤红肿,并有分泌物附着;如果感染累及鼓膜,还可以出现听力下降。 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清除脓液以及痂皮,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可以局部使用滴耳剂(如抗生素滴耳剂)、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恢复;如果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或者病情加重,有必要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患者虽然出现了耳廓软骨膜、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的炎症反应,但全身症状并不明显,仅表现为耳部疼痛不适,此时检查可以发现鼓膜无明显变化,甚至完全正常,而给予积极治疗后,症状逐渐改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中耳炎都有明确的外观表现。
耳朵烂了多见于真菌性外耳道炎以及外伤病变:
1、真菌性外耳道炎
发病可能与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有关,例如糖尿病、化疗后、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等,外耳道真菌感染的途径可能是局部真菌孢子萌发,迅速繁殖导致,亦可来自环境,例如挖耳时被带有真菌的器械感染,或外耳道湿疹继发真菌感染等。
临床一般表现为外耳道奇痒、闷胀感,伴少量米黄色或白色粉末状分泌物,或灰黑色膜状物或团块,可伴异味,外耳道病变严重者,可引起颞颌关节及颅内并发症,以及邻近组织水肿而发生耳部闷胀、疼痛、张口困难以及神经症状。
2、外伤病变
耳廓外伤比较常见,多为切割伤、撕裂伤及撕脱伤,重者可累及对耳轮及其软骨、部分或全耳撕脱,多由于外伤引起。
处理时注意,尽量避免自行挖耳以及用药棉和火柴杆等物擦洗耳朵,减少化学物质或粉尘的接触与吸入,就诊后遵医嘱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