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耳朵为啥老动?
耳道内有很多听觉毛细胞,叫做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与听觉相关的主要是下丘脑和颞叶部分,这些区域有大脑的一部分(听觉皮层)和一部分小脑(前庭核)。 人类通过听觉、前庭功能和视觉等感知环境,其中前庭功能是指身体静止或者旋转时,感受头位变化产生的运动性幻觉,以及视知觉中对于深度知觉的判断。所以,虽然耳朵主要是接收声音的器官,但是其中的前庭结构也是感知空间深度的重要结构。
当外部声波到达耳道的皮肤时,振动的声波使耳鼓膜来回运动,进而导致耳道壁的肌肉也发生收缩,从而驱动声音沿着听觉通路传递到听觉皮层进行编码和处理。同时,声波信号还会经颅骨传递,直接刺激大脑听觉皮层。 但是,这种通过骨骼传递的声音是非常有限的(不到总输入量的1%)。大多数的声音还是通过空气途径,也就是从耳廓获取声波,经过中耳鼓室,再通过听骨链传到前庭结构。
由于在耳廓和中耳没有明确的边界,因此声波在前庭核区域同时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线性模式,一种是对数模式。对数模式主要接受快速短音,线形模式主要接受慢速长音。这两种形式相互补充,以保证对外界的声音进行准确的描述,并产生相应的动作反应。 对数模式主要参与对语言的理解,而线形模式则更关注对背景噪声的处理。比如,在交流过程中,如果对面的人突然说话声音变大,那么对数模式会立刻察觉这种声音上的“突增”;而线形模式则会注意周围环境中细微的噪声变化,从而更好地识别对方的话音。 除了感知声音,前庭核还与前脑有关嗅觉的区域以及一些调节肌张力的神经元相联系。除了聆听外,前庭核还负责调节眼睛的移动以注视物体、调整头部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
前庭核受损经常会导致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言语不清等症状。 目前对前庭核的研究多集中在发病机制方面,关于其具体的功能机制还有很多未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