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形容狗的耳朵样子?
这个需要仔细研究一下,因为狗狗的耳廓有很多变化,而它们的听力范围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因此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就好! 首先我们要知道,狗狗的耳朵分为3个部分: 耳道(inner ear)、 鼓室(middle ear)和外耳(outerear) 如果我们把整个耳朵都封闭起来,然后往里面灌水,最后观察这些水是不是可以顺畅地流出,如果水流很顺畅,说明我们的外耳是完整的; 如果水流只停留在某个地方,不完整地流出来,那么说明我们的外耳有病变,可能长了耳垢,或者寄生虫等; 如果直接倒水进去都不会有水出来,说明我们的外耳是完全闭合的,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出现! 其次是耳廓的形状,这个一般来说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所以就不具体讲了!
重点在于我们要了解耳道的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运作的,这对接下来理解听力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耳道打开,最好能够观察到中耳和内耳的结构,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所做的实验能够成功进行,并且得到有效的结果!
一般我们可以通过把耳朵充分擦干后,再涂上一层肥皂水的方式,来使耳道变得湿润,从而更容易看到里面的形态。 但有时候这样做还不够,如果我们想更直观地发现耳道的中耳和内耳的情况,可以通过显微镜来完成!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耳道是弯曲而且很有活力的,而且耳道深部的纤维膜能够保持静止,避免灰尘和其他异物进入而损伤耳道。
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耳道的纤维膜会向声源的方向移动,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能防止耳朵受到过度振动而引起受伤。
当然,这一切都得建立在良好的听力基础上,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
狗耳的形状真让人眼花缭乱。有小而尖垂到嘴角的;有大而厚高高地立在脑袋上的;有像佛铁勾般的;还有像蝙蝠翅膀似的。这些五花八门的形状都是在人们有意识的选育下形成的。狗耳内有许多褶膜,具有极强的集音与辨音能力。那湿漉漉的耳廓内有一个又长又窄的水平耳道,这道暗渠深达近10厘米,最后才膨大成耳鼓。耳廓内丰富的汗腺使耳朵内部及耳道经常保持潮湿。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合微生物繁殖,因此狗特别易患外耳炎。另外,由于耳道长而弯,深处的污垢也不易清除掉,再加上宠物狗的活动范围有限,它们的耳朵就容易发霉。
检查耳朵时首先要看看耳朵外面是不是有创伤、丘疹、结节、癞疮、脱毛,局部是不是肿胀、发热等。然后翻开耳廓,再看看耳廊内及外耳道有无异常。如果分泌物很多,可用棉签拭子沾上少量的具有消炎、抗菌、止痒、去异味,最好是宠物专用的滴耳油,认真地拭净耳内及耳道内的分泌物。然后对症地往耳朵里滴入适量的滴耳油。一定要提拉耳廓使耳道成一直线,否则滴油时如果动作粗暴的话,是很容易损伤耳鼓的。滴完后,用手轻轻地按揉一下耳根部,这样有助于治疗液渗入,缓解炎症,减轻疼痛,同时还可以增加与狗的亲情。
患有外耳道皮肤病的宠物狗,耳道非常痒,它们会用脑袋蹭地,用爪子抓耳朵,挠头皮。有的狗因为耳朵痒得实在难受,干脆趴下来,侧着身子,把爪子放在耳朵上,这样似乎能使它得到一点安慰。更有一些病重的狗,由于耳朵内非常痛苦,甚至连吃饭、喝水都没啥兴趣,一翻滚就要叫,性子暴躁的狗甚至一碰脑袋或耳朵就要咬人,情绪也变得十分乖戾。
当外耳道长期受到刺激时,外耳道会有炎症,并且会生成大量的类似湿棉花的增生物,犬的外耳道会严重狭窄,以至影响听力。患有外耳道腺瘤或骨瘤的狗,它们的症状与外耳道炎症的病犬差不多,当肿瘤比较小时,兽医可用手术刀切断瘤体,然后做组织病理检查。一旦确诊后,可以一劳永逸地做外耳道全切术。
特别要小心的是耳鼓受伤患病的狗。耳鼓受伤有可能是由于清理耳朵时碰伤的,也有可能是由于外耳道皮肤病太重,炎症累及耳鼓的。用探针深入耳道检查时如果碰到的是一个软凹,而不是硬实的耳鼓,那么该部位肯定是由于发炎、创伤或肿瘤使耳鼓内陷甚至穿孔。耳鼓受损的动物会有摇头、耳朵内有臭味、脑神经功能紊乱(如眼角流涎、瞳孔散大)的异常表现。兽医常常需要通过额底或颈处切口清除异物并做治疗,这样的手术很复杂,而且时间长、危险也大,因此,术后要好好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