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鹦鹉中国有吗?
有,但很罕见 这是2011年8月份我拍摄于美国夏威夷瓦湖(Wahle'ula》的太平洋鹦鹉。当时去那里观看萤火虫晚会,在回宾馆的路上发现的它。 因为在野外非常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这些鸟都警惕性很高。想要接近它们并不容易。
我在距离它们不到5米的地方停下了脚步。它没有飞走、也没有躲起来,而是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后转身游开了…… 我当时真的很惊喜!因为在夏威夷,除了当地常见的几种鸟类以外,绝大多数的野鸟都是非常稀有和难见的。能见到一只这样的鸟真的非常幸运了!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真正的太平洋鹦鹉。根据文献记载它们的体型应该要比这个更大些。
关于太平洋鹦鹉的分布,目前知道的只有夏威夷群岛以及琉球群岛有。而在日本以南的西太平洋海域则没有发现过它们的踪迹——这也就意味着它们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海洋中。 但就在今年五月,我发现了一只来自太平洋西北部的雌鸟! 这是在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流域拍摄的。
虽然这一只看起来个头不算很大,但已经是世界上所有太平洋鸟里面最大的一种了。 根据我的观察,这只似乎不怕人,甚至会主动靠近你。但是如果你站着不动,它也不会过来。就像海鸥一样,它们也会“盯梢”人类,但是只要你离开,它们就会放弃追逐。 这只鸟后来飞走了,而我也在几天后的6月7日看到了另一只。
只有山鸠单独存在,没有鹦鹉。要在中国出现鹦鹉只有一个途径,就是人工饲养,也就是你买了一只鹦鹉然后带到中国。当然,不排除有鹦鹉飞过来但是机率微乎其微。我国西南、华南、南海和台湾也有少量的鸟类资源。
就中国现有鸟类来看,虽然我们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在观赏方面却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在色、声、形和量四个方面。色色艳种类少,声色种类少,羽色丰富种类也少,外形奇特种类也少。在世界现有鸟类中,雀形目鸟类在种类上占绝大多数,而且也是人们饲养最多的一个目的鸟。以中国现有的雀形目种类来看,绝大多数为灰色或褐色,且有斑纹,色彩单一,对比不强。在画眉鸟中有金丝雀、黄雀,但在雀科鸟类中只有几种红颊、红臀或红喉者,与世界其它国家如美洲相比,在色彩上有着巨大的差距。美洲大陆的雀形目鸟类较我国少得多,但却有以色彩而命名的金雀、红雀、蓝雀、绿雀、黄雀、紫雀等。
在非雀形目的鸟类中,我国只有10余种鹦鹉,且绝大多数在色彩上也逊色于国外。在翠鸟、鸳鸯等鸟类中色彩较丰富,但因这些鸟儿有保护,故不能饲养,也就不能为观鸟派服务。
在声音方面,我国的鸣禽也不多,百灵、画眉、黄雀等鸟类均不及国外品种多且会闹。在亚洲,就画眉科鸟类来说,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较我国具有压倒性优势。
在鹦鹉、鸠鸽等鸟类中,我国也不及国外品种多和色彩鲜艳。且国外鸟类在体形的大小、特征等方面我国都少了很多。在世界上330余种鹦鹉中,我国只有10余种。最大的鸟是孔雀,最大的水鸟是丹顶鹤、白鹤,最大的雀类是大斑啄木鸟和黑卷尾,最大的猛禽类是金雕和白肩雕,最大的鸠类是斑尾林鸽,最大的杜鹃类是四声杜鹃,最大的山雀类是黄腹山雀。
在鸟类的数量上,我国也不及国外。以家禽来说,国外有信鸽,还有以斗为特性的鹧鸪等鸟类在国外均有大量的饲养。但在我国除了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郊县有一些信鸽外,其它地区少有,并且也没有以养信鸽为目的养鸟派和以斗为乐趣的人。除了东北的农民营养乌鸡等家禽外,也少见饲养其它品种的家禽,更别说珍贵及国外的品种了。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在鸟类资源上还存在不足。虽有丰富的鸟类资源,但就观赏来说,还是贫乏的。在世界鸟文化中没有确立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