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如何预防白点病?
预防白点病,关键是做好水质工作 首先说说白点病的病原体——小瓜虫。这种寄生虫的发育过程是: 幼虫期(水蚤型)以幼虫形态在水中自由生活,吸取营养; 幼虫期(胞囊型)当水中的饵料不足时,幼虫进入胞囊内进行幼体阶段,此时若虫体接触到富含糖类的食物,则由胞囊进入外寄生于鱼的皮肤或鳍上摄取营养物质并持续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在缺乏营养成分的情况下,小瓜虫无法完成从雌雄生殖器官的分化,导致无法形成卵细胞,从而停止繁殖。而当环境适宜时就进入了成虫期(水蚤型),开始新一轮的寄生循环。 所以防止白点病的关键就是要控制好水质,防止水生虫类滋生,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次,在已发现白点病的情况下也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来控制病情发展:
1.加强换水,增加水中溶氧,提高水体透明度以减少光照刺激;
2.加开紫外线杀菌灯,适当减少光照时间;
3.全缸撒毒,用硫酸铜或呋喃西林粉剂全池泼洒,使水体中含有适量的铜离子或呋喃西林,以达到杀灭细菌及寄生虫幼虫的功效;
4.对发病较重的鱼可用食盐加水浸泡病鱼患处,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以上方法可根据情况灵活使用。 除了做好水质管理工作,预防白点病还要注意避免与已感染的鱼类接触,以免互相传染,应尽量单独饲养尚未感染的白鱼,已感染白色斑点状的鱼应单独饲养,直至全部痊愈,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