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有绦虫人也会有吗?
绦虫病是由寄生虫——绦虫寄生于动物体内引起的疾病,其中以消化道为主要发病部位。 绦虫的成虫呈带状,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其生活史复杂,必须经历幼虫、成虫和卵三个阶段,且不同种类的绦虫生活史不尽相同。 首先来讲,寄生虫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育为幼虫,幼虫再钻入土壤或尘粒中,被植物根尖吸收后进入植物组织内生长发育,并形成较大的节片。当宠物食用了含有绦虫幼虫的食物后,这些幼虫可在其胃肠道中孵化成具有感染性的成虫。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蛔目寄生虫具有异腔的特性,因此其消化系统与外界相通,当宠物吞入含有蛔目的寄生虫后,虫体的顶端会先钻入消化道壁的吸收层,而体内的消化液则沿着沟槽流向体外,这时如果虫子死亡,虫体就会被分解者消化液中的蛋白质溶解酶分解为蛋白质,最终随着食物的残渣排泄出来。
尽管蛔目寄生虫可以通过这种“内部消化”的方式使部分虫体被分解,但是仍然会有大量的虫体残骸随食物残渣排泄出来;当虫体在外周环境中接触到水时,则会形成较多的虫体绒毛,此时如果被舔食进人体内就可能引起寄生虫的感染。 某些绦虫的成虫可以自行脱落在消化道里,当消化道蠕动时,这些虫体可随肠道内容物一同排除。若虫体误入胆道系统,则可以随胆汁流入大肠,最后由粪便排出。排出的虫体如果附着在树根上或者重新钻回土里,则可继续繁殖后代。
即使我们做好了个人卫生工作,保持手的清洁(特别是饭前便后)以及餐具消毒,勤换洗衣物,定期给宠物驱虫等,都有可能减少寄生虫的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