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白点病会自愈吗?
白点病是由原生动物门寄生纤毛虫中的异尖蛔目异尖科寄生虫——异尖线虫(也称海兽胃线虫)引起的疾病,主要寄生在海洋鱼类和海洋哺乳类的消化道里。 异尖线虫形态呈圆筒状,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无运动器官及感觉器官,依靠体壁的伸缩蠕动而移动。体表有角质层,对外界刺激性物质有一定的抵抗力,并可在短时间内耐受低渗环境而不脱水。
异尖线虫雌雄异形,雌虫较雄虫大,尾端稍宽且钝圆;雄虫较小,尾端细尖。 异尖线虫的身体分为头部、咽部、躯干和尾部4部分。身体前端有口和口器,后端有腹足和尾鳍。 根据异尖线虫的致病性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
1.病原型又称为海兽胃线虫病,是由异尖线虫所致的鱼类消化道炎症。患病鱼类常表现为生长迟缓、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肠道内没有食物,充满淡黄色的粘液分泌物,有的病鱼肉呈浅白色,有异味。若用手挤压胃肠道,则有大量的粘液分泌物混合着食物残渣泄出。
2.免疫原型又称海绵肾型,是由于异尖线虫的幼虫侵入消化道壁的内皮层下繁殖,使其损伤或破坏,引起急性炎症反应。由于消化道壁的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腹泻,粪便中可有白细胞、吞噬细胞、红细胞等,但无绦虫类寄生。患畜厌食,逐渐消瘦,贫血,衰竭死亡。 治疗可用0.5%硝酸亚汞溶液全池均匀洒布,或用90%晶体敌百虫300-500倍液喷洒。对患白点病的金鱼也可用上述药剂涂抹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 对患有此病的乌龟可先将其体表洗净晾干,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然后涂搽抗菌软膏,并用纱布包好头部,以防止药物进入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