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血液寄生虫病有哪些?
目前,对宠物危害较大,且较容易在宠物体内传播的血液寄生虫主要包括: 蛔目异尖科嗜异物异尖线虫(简称异尖线虫)、蠕目蛔目的蛔目异尖科嗜神经异尖线虫(简称嗜神经异尖线虫)和异钩目异尖科的异钩虫等。其中,异尖线虫又可分为海生异尖线虫与陆生异尖线虫。旋目蛔目的蛔属蛔目异尖科蛔属蛔虫、异齿科异齿虫属异齿虫以及异尾目异尾科的异尾线虫等也有可能的传播媒介作用。一些吸虫也具有传播血液寄生虫的作用,应加以关注。
1.异尖线虫 (1)异尖线虫属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异尖科,又称为海兽胃线虫。可根据其生活史中是否感染细菌将其分为嗜细菌性异尖线虫与病毒易感性异尖线虫。大多数异尖线虫均为嗜细菌异尖线虫。两种类型的异尖线虫无本质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其感染的细菌。
(2)异尖线虫的生活史较为复杂,可经口进入消化道,随后钻入胆道或胃肠道壁的皱褶处,此时虫体可分泌粘液性物质,形成含有幼虫的囊泡,以防被消化液分解,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则侵入血液循环系统,远距离转移,定位于脑、肝等器官的胆道或血管附近。
当异尖线虫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由于该部位血窦比较丰富,所以极易繁殖导致发病;而当侵入肝脏时,由于此处有丰富的吞噬细胞,加之存在胆汁流,因而使异尖线虫难以发育成较大的成虫。 但若在肠道内的幼虫期受到胃酸抑制而死亡,则其幼虫可从消化道脱离,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感染机会。有效的杀灭虫体,清除可能寄生的有害菌是防治本病的重点。 由于人体胃肠道内正常寄生着大量微生物群落,其中不少有益菌群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因此一般不致引起疾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果上述菌群的平衡遭到破坏,则容易引起肠道感染。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均衡,注意补充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饮水,避免酗酒及过度吸烟,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此外还应特别重视做好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及环境消毒工作。对可疑食物及用具应进行杀虫处理,消灭传染源。
2.嗜神经异尖线虫 除具有异尖线虫的生物学特点外,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嗜神经性强。当幼虫移行到中枢神经系统时,常选择神经组织作为侵犯目标,并喜欢待在神经纤维之间的空隙里,一旦接触中枢神经细胞,则可钻入细小的神经束内,甚至深入脑室腔,造成较大的损害。
3.异钩虫 属于动物源性的寄生虫,主要寄生在野生动物的消化道内,可通过食入未煮熟的动物源性食品而传染给人。当异钩虫进入人体后,主要寄生在胆道或消化道壁的皱褶中,并以惊人的速度大量增殖,同时其尾部产生钩状结构,可刺破胃肠道壁细胞,从而诱发严重的胃肠道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