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养什么鸟?
我并不认为国内大多数人养鸟是文人的雅好(虽然我也养鸟,但我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休闲活动,和看书、听音乐一样);相反我认为大部分国人养鸟是一种从众行为——因为很多人都有养小鸟的习惯,这种习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礼器中“凤皇”的造型。所以我国有“君子当像凤皇一样飞翔”“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等赞美之词。
古人对鸟的崇拜还体现在各种祭祀中,比如《周礼·春官》就有记载:“掌凡祀之事”——也就是说,国人都把鸟看作神的一种,可以和天帝、天地诸神一样受到祭拜。 在古代中国,驯化野生鸟类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能养鸟并且把鸟养好是对主人文化素质的一种象征,不是普通大众能够轻易完成的,因此鸟也就成了贵族权利的象征之一(《礼记·曲礼下》中有“天子之五典六府”,其中的“五典”就包括“鸟典”)。
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养鸟逐渐变成了富有人文气息的活动。文人墨客在赏玩各种古玩的同时,也把鸟作为赏玩的对象,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画作。 除了文人,民间也有很多的“鸟痴”。清人李斗的笔记小说《扬州画舫录》中记载了当时两淮盐商养鸟、斗鸟的盛况:
" .... 所畜之鸟以千计,色色相敌。晨昏之间,鸟士列队而行,环室而鸣,音韵悠扬,清脆圆润。 ... "
这些鸟主要来自南方,其中以扬州一带为多,尤其是扬州的“绿鹦哥”,肥硕而伶俐,非常讨人喜欢。不过这种鸟如今已经绝迹,我们只能在图片中欣赏它美丽优雅的身影。